在所有急症中,最凶险的莫过于心脏骤停。简单来说,就是心脏泵血功能突然停止,如果几分钟内不能恢复,大脑等重要器官就会严重缺血缺氧,导致生命终止。近日,复旦大学团队在《加拿大心脏病学杂志》发表研究指出,心脏骤停虽凶险,但可防可控,如果能调整可改善的风险因素,能预防63%的心脏骤停事件。《生命时报》邀请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陆浩、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林杰,对20个风险因素进行分析,教你如何保护心脏。饮食有质量1.多吃水产。猪肉、牛肉、羊肉等红肉中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长期过量摄入会升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俗称“坏胆固醇”),促使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增加心脏骤停风险。陆浩表示,肉类可提供优质蛋白质,要吃但要控制总量,每天不超过120~200克,首选鱼肉,然后是禽类,最后是红肉。2.常喝牛奶。不少人因乳糖不耐受(喝了奶就腹泻)或不喜欢奶的味道,对其避而远之。但牛奶富含钙,还含有维生素D等促进钙吸收的因子,有助减少心血管疾病风险。建议每天摄入300~500克奶及其制品,可以早餐喝杯牛奶,午饭加杯酸奶。不喜欢牛奶味道的人,试
从古至今,人人都渴望健康长寿。中医经典《黄帝内经》早已揭示长寿奥秘:“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其中,“起居有常”暗藏玄机。在中医看来,一天之中有两个时辰最为宝贵,顺应它,如同为生命“充电蓄能”;违背它,则可能悄悄“耗损根基”。在中医子午流注理论中,卯时(5~7点)肺经当令,这一时段肺功能最为旺盛,换气最积极。若肺气充足,百脉皆通,神清气爽,自然长寿。现代医学研究也发现,清晨这段时间,人体的迷走神经活跃,副交感神经占主导,是降压、修复血管内皮的黄金期。此时宜激活肺气,吐故纳新,通过深呼吸排出浊气、吸入清气,促进全身气血运行。此外,还需做到以下几点,平稳唤醒身体。缓慢起床,忌起身急。醒来后不要急于坐起来,先闭目养神1分钟,搓热双手熨目,温通肝经;叩齿36次,缓慢吞咽口中津液,以补益肾精;坐起,在双脚落地前,脚趾做“抓地—松开”的动作,一抓一松为1次,做10次。宜喝温水,忌食生凉。空腹喝温开水200毫升,既能润肺,又可助大肠传导,促排便排毒。切记不能喝生水凉水,以免
科技日报--数字报 | 环球网_全球生活新门户 |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 中国经济网——国家经济门户 | 新浪财经_金融信息服务商 | 国际在线_读懂国际 点赞中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