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所有急症中,最凶险的莫过于心脏骤停。简单来说,就是心脏泵血功能突然停止,如果几分钟内不能恢复,大脑等重要器官就会严重缺血缺氧,导致生命终止。近日,复旦大学团队在《加拿大心脏病学杂志》发表研究指出,心脏骤停虽凶险,但可防可控,如果能调整可改善的风险因素,能预防63%的心脏骤停事件。《生命时报》邀请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陆浩、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林杰,对20个风险因素进行分析,教你如何保护心脏。饮食有质量1.多吃水产。猪肉、牛肉、羊肉等红肉中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长期过量摄入会升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俗称“坏胆固醇”),促使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增加心脏骤停风险。陆浩表示,肉类可提供优质蛋白质,要吃但要控制总量,每天不超过120~200克,首选鱼肉,然后是禽类,最后是红肉。2.常喝牛奶。不少人因乳糖不耐受(喝了奶就腹泻)或不喜欢奶的味道,对其避而远之。但牛奶富含钙,还含有维生素D等促进钙吸收的因子,有助减少心血管疾病风险。建议每天摄入300~500克奶及其制品,可以早餐喝杯牛奶,午饭加杯酸奶。不喜欢牛奶味道的人,试
“我不配做母亲,是我害了孩子。”医院里,张女士痛哭不已。张女士的儿子今年15岁,是个品学兼优的孩子,在学习之余经常在小区楼下打篮球。前两天儿子打完篮球后,回来十分口渴,看到桌上有一大杯水也没问是什么就喝了下去,喝完之后他就出现了恶心、呕吐、头晕症状。张女士原来在厨房做饭,听到动静后跑过来看到孩子整个人摇摇欲坠,口中不断有呕吐物喷出,马上就要站不稳摔倒在地上。吓得张女士赶紧跑过去扶住孩子,忙问孩子怎么了怎么了,但是他一句话也说不出来。随后孩子被送往医院急诊,被诊断为中毒性脑病,在短短的一个小时时间里,他的症状越来越严重,整个人都蜷缩起来,无法控制自己的动作。当医生问张女士孩子在发病前是否有吃什么时,张女士努力回想了下,好像儿子喝了她泡来降火的山豆根水。医生忙问泡了多少量,她说她前几次泡一点觉得效果不好,这次多抓了两把下去,至少有30g的量。听完张女士的话,医生心中大概有了数,怎么能滥用中药呢!常人喝6g以上的山豆根水就会出现中毒症状,而张女士儿子喝了一大杯大剂量的山豆根水,这才引起了中毒症状。张女士知道真相后痛苦不已,自己的一个小疏忽竟然害了孩子一
“中药无毒无副作用,即使治不了病,也吃不坏。”多数坊间百姓对中药都有着这样的认识。然而,中药真的“无毒无副作用又吃不坏”吗?常用的中药饮片中,有大毒饮片10种、有毒饮片42种、小毒饮片31种。未按要求服用有毒中药极易引发毒副作用,其中最常见的是肝毒性和肾毒性。中药的肝毒性中药引起的肝毒性分为肝细胞损伤型、胆汁淤积型和混合型。混合型与胆汁淤积型在临床表现、严重程度及预后等方面较为相似,混合型患者肝损伤一般较严重。中药的肾毒性中药的肾毒性是指中药在临床使用过程中引发的对肾脏的毒性反应,易引发肾毒性的中药有近50种。轻者可引起急、慢性肾脏功能损害,重者可引起肾功能衰竭。在2003年的“龙胆泻肝丸事件”中,据不完全统计,仅北京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收到有关龙胆泻肝丸不良反应的报告就超过80例。进一步研究表明,龙胆泻肝丸组方中的饮片关木通所含马兜铃酸极易导致肾损。随即,马兜铃酸含量高的关木通、广防己、青木香等中药饮片均被国家管理部门禁用,同时含马兜铃酸的中药制剂也都被列为了处方药。易引发肝肾毒性中药汇总表易引发肝毒性的中药:千里光、菊三七、三七、商陆、黄药
一提起“参”,大家脑海中的第一反应就是进补的人参、西洋参。但其实,名称里带“参”的中药可不止这两种,不能望文生义,以为凡参必补。那么,常见的参类中药有哪些,有什么区别,又都有哪些功效呢?今天就随安安一起来了解一下吧!名称带“参”的中药有哪些冠以参字的中药,大多是补虚药,以《中国药典》中收载的名称带“参”的中药为例,人参、党参、西洋参、太子参等属于补气药;沙参(包括南沙参、北沙参)、明党参、珠子参等属于补阴药。但也有非补益类的“参”,如丹参、竹节参属于活血药;玄参、苦参、拳参等属于清热药;华山参属于化痰止咳平喘药。常用的参类中药1.人参人参为补益“参”中最让人耳熟能详的补品,是补气的第一要药,为五加科植物人参的干燥根和根茎,是我国名贵中药材,有“百草之王”的称号。人参多生长在北纬40-45度之间,黑龙江、吉林、辽宁等地是人参的道地产区,吉林省抚松县因产量大、质量好,又被称为“人参之乡”。人参有栽培品和野生品两种,栽培的俗称“园参”;播种在山林野生状态下自然生长的称“林下参”,习称“籽海”。《神农本草经》中记载人参“主补五藏(五脏),安精神,定魂魄
阿胶是一味名贵的中药,与人参、鹿茸一起被称为“中药三宝”。阿胶在《神农本草经》被列为上品,久服轻身益气、养性延年。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更将其称之为“补血圣药”;叶天士称其为“血肉有情之品”。可见阿胶在补血方面效果不错。今天我们通过阿胶的传奇故事来了解阿胶的临床功效,并通过常用的鉴别方法鉴别阿胶的真假,了解阿胶为何要单独“烊化”。阿胶的传奇故事相传很久以前,山东东阿这里出现了一种怪病,刚开始人们面黄肌瘦、卧床不起,到最后大家都是气喘咳嗽、咯血而死。遍请名医,遍寻名方均不能得到医治,搞得人心惶惶,死的死,逃的逃,村落萧条异常,非常凄凉。有一个名叫阿娇的姑娘为了使乡亲们脱离病魔的折磨,只身前往东岳泰山寻找治病之法和治病的药草。在前往的路上她碰到一个鹤发童颜的老者,阿娇给其讲述了村民的病情,老者对其说:“此病可以治疗,但是药物难以取得,此病需用狮耳山上黑驴的皮熬制成胶才可医治。但黑驴是一只娇龙驹,非常凶残,一旦相遇必定凶多吉少”。美丽善良的阿娇姑娘一心想救乡亲脱离病痛的折磨,豁出性命也心甘情愿。老者甚是感动,遂收阿娇为徒,教其本领。三年后,阿娇便自行上
经常看韩剧的朋友都知道,韩国人会在即将大考、体力不济的时候买“补药”滋补身体,对于大富之家来说,定期吃补药,则是一种成本比较高的日常养生方式。这个补药,其实就是起源于我们国家的中药。其实,不仅仅是在韩国,在我们国家也有很多人有这个习惯。这样做的原因是:中药不仅是来源于山林等大自然界的精华,而且药性非常温和,能“有病治病,无病健身”,滋补效果特别好,对人体的不良反应又微乎其微,所以可以作为“补药”长期服用,以达到保健目的。这种认知和做法,真的没问题吗?01中药使用不当可能中毒伤身俗话说“是药三分毒”,中药和其他药物一样具有药物的两重性,即治病和致病。从中医理论来说,中药是用来调整人体功能偏差的,如果应用不当,偏离了人的体质,也会引起不良反应,对机体功能造成损害。近年来,随着中药的应用日益广泛和国际化,中药的不良反应已成为公众关注的热点。国家药品不良反应中心曾通报过多起使用中药引起的严重不良反应。如含马兜铃酸的关木通、广防己、青木香、细心、朱砂莲等中药引起“马兜铃酸肾病”;一些含矿物质的中药,如朱砂、雄黄等长期应用,可引起慢性汞、砷中毒等。02甲之蜜
最近,一位阜阳女孩因为服用了苍耳子水出现肝功能衰竭、心肌损害陷入昏迷状态。因为女孩患有鼻炎,妈妈便听信偏方用苍耳子熬水,殊不知苍耳子全株有毒,以子为最毒,不能直接用药,最终酿成惨祸。不少人认为,常见的中药既然可以食疗,就算吃不好,那也吃不坏,于是很多人会买些人参、黄芪之类的中药,自己平时泡泡茶、熬熬汤,调理身体。其实,再常见的中药也不能自己乱吃。中药养生半年,有人查出肝损伤浙江省海宁市人民医院在微信公号发布了最近接诊的一个病例,一位热爱养生的患者周先生(化名)最近在体检中查出了肝脏弥漫性肿块。患者周先生告诉医生,半年前听说“三七、决明子”这类中草药对身体有保健作用,所以自己从网上买了一些,一直在服用这些中草药。在对比核磁共振等检查结果后,医生推断主要还是药物引起的肝小静脉损伤,影像学上看起来像弥漫性肿块,当务之急是必须停止服用那些药物。其实生活里像周先生这样靠中草药养生、调理的人并不在少数,许多草药含有吡咯双烷生物碱,可以引起肝脏小静脉闭塞性疾病和肝窦阻塞综合征。也正是因为这类所谓的养生,一些重症肝损伤的患者甚至面临换肝的境地。人们普遍存在中草药
中医认为,肾是先天的根本,主要负责储藏精气。随着年龄的增长,肾气逐渐衰退,肾气不足,就不能化生肾精。肾开窍于耳,其华在发,在体合骨,所以,你会发现,人一旦衰老,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听力减退,头发变白,腰腿骨骼变弱。衰老,是人类无法逃避的话题。古代的帝王,为了寻求长生不老,炼制仙丹,结果,大多因为吞食了含汞的药物而死。其实,从来没有真正的长生之术。人类之所以会衰老,在中医的理论中,主要是因为肝肾精血的不足。中医认为,肾是先天的根本,主要负责储藏精气。随着年龄的增长,肾气逐渐衰退,肾气不足,就不能化生肾精。肾开窍于耳,其华在发,在体合骨,所以,你会发现,人一旦衰老,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听力减退,头发变白,腰腿骨骼变弱。另外,中医还认为,精和血是同源的。而主要储存血液的脏腑是肝脏,肝主藏血,开窍于目,在体合筋,其华在爪。这就是说,肝血不足的人,眼睛看不清楚,筋骨不灵活,指甲干枯暗淡,这些特征也常见于老年人。因此,想要抗击衰老,实际上就是要补充精血,把肝肾中日益消耗的精血补充起来才是正道。有一种中成药,可以说是补充精血的良方,它就是血复生片。血复生片:当归、白芍
科技日报--数字报 | 环球网_全球生活新门户 |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 中国经济网——国家经济门户 | 新浪财经_金融信息服务商 | 国际在线_读懂国际 点赞中国 |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由网友自由发布,本站不承担由于内容的合法性及真实性所引起的一切争议和法律责任。
版权所有:吉林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神彩保健中心
备案号:吉ICP备20250312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