衰老不是在某一天突然发生的,而是一个渐进过程,想要健康老去,中年时期的健康基础非常重要。然而,英国《公共卫生》杂志刊发山东省立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的联合研究发现,我国中年人群健康衰老趋势并不理想,到晚年能达到健康老年人标准的只有20%~30%,这意味着八成人没有健康老去。很多中年人未老先病没有健康老去,通俗讲就是未老先衰、未老先病。研究团队为了评估我国中年人群健康老去的情况,提出健康老龄化的五个维度,分别为无疾病状态、有自理能力、认知正常、无抑郁和积极社交。研究人员对3043名45~59岁的中年人随访7年后发现,健康老龄化的比例为20%~30%。受访的中年人群认知和自理能力通常表现良好,但超八成人出现疾病、抑郁和社交问题。研究还发现,年龄较大、收入低、城市居民,成为健康老年人的可能性较低;学历较高、生活满意度高、自我报告健康状况良好的人群,更有可能成为健康老年人。中年的疾病积累,到了老年常会酿成健康危机。刚退休的李女士,正打算开启轻松愉悦的晚年生活,却遭遇了一场突如其来的脑梗,导致半边身体失去知觉。曾经在职场神采飞扬的她,如今需要家人寸步
在防病治病过程中,人们往往将目光聚焦于各类药物、补剂,却忽略了身边天然的良药——水果和蔬菜。近日,美国佛罗里达大学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刊发研究提醒,果蔬不仅是食物,更是预防和应对诸多健康问题的一剂良药。全球普遍没吃够研究团队负责人安德鲁·汉森教授表示,美国有73%的成年人和35%的儿童体重超标,饮食不健康是重要原因。统计显示,美国仅有10%的人果蔬摄入达到推荐量。世界卫生组织指出,果蔬摄入过少是十大死亡高危因素之一,在全球范围内,估计造成约19%的胃肠道癌症,31%的缺血性心脏病和11%的中风。相反,足量摄入果蔬能有效预防癌症、心血管疾病等非传染性疾病,每年可能拯救170万人的生命。因此,研究团队呼吁政府建立“食物即药物”中心,开展相关试验,验证富含果蔬的饮食对改善胰岛素抵抗、认知功能等的效果;提高果蔬产量,以满足更多民众的膳食需求,并结合地域饮食特点,优先培育高营养密度、低升糖指数的作物。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范志红教授接受《生命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几十年前,我国北方家庭的冬季餐桌上翻来覆去只有几种蔬菜,水果更是稀罕物。如今随
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不仅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更是值得关注的健康日。这一天的传统习俗蕴藏着古人的养生智慧。食粽是端午最常见的习俗。粽子主料糯米性温、味甘,有补中益气、健脾暖胃之功,粽叶(箬竹叶/芦苇叶)性寒凉,能清热利湿。中医认为,端午湿热交蒸,湿邪容易蕴结中焦,影响脾胃运化,而“寒温搭配”的粽子可调和脾胃气机,帮助消化,防止上火。至于粽子的辅料,北方地区喜用红色食材,如红枣、红豆,这也有一定讲究。初夏气温升高,出汗增多,最易损耗心阳,红色对应的脏腑正是心脏,用红色食物可补益心阳。此外,端午时节暑湿偏重,最应顾护脾胃,大枣、红豆具有健脾化湿的作用。南方地区的粽子辅料常用猪肉、鱼肉、蛋黄、虾肉等,这些食材皆有补益精气、温补阳气的功效。端午是一年之中阳气启旺之始,应注重保养阳气,因此吃粽子符合中医“春夏养阳”的养生精髓。但要注意的是,食粽要适量,尤其不宜冷食,否则容易消化不良。脾胃不太好的人群,在吃粽子时可喝点陈皮水,以消食化湿。端午挂菖蒲、佩香囊的驱除习俗也是有讲究的。端午时节湿热盛,蚊虫开始大量滋生,为了驱毒辟邪、预防蚊虫侵扰,民间出现了“以香避秽”
“现在卖不动了。”当归商户姜先生在安徽省亳州市中药材专业市场已经干了十几年,这两三年来,当归的价格一直在陆续上涨,从最初的每公斤几十元,涨到了如今的每公斤一二百元。随着当归价格的上涨,姜先生说,销量一直在下降。7月20日上午,一位批发商从姜先生处购买了十斤当归,“这是三天来的唯一一笔生意。”姜先生称。中药材价格暴涨,成了最近的热门话题。夏季原本是中药材的销售淡季,多位业内人士反映,今年以来多种中药材价格暴涨,与疫情影响、自然灾害、低价减产甚至囤积居奇等多种因素有关。不过记者调查发现,7月以来,已经有部分中药材开始了价格回落。业内人士分析,中药材涨价是周期性的,高峰期已过,今后价格会逐渐“退热”。“十种中药有九种都涨价了”7月18日,因有知名专家坐诊,济南市市中区一家社区门诊内聚集了不少患者和家属。孙女士开了一些治疗慢性肺病的中药,她表示今年中药价格贵了。去年如果用医保,她的药是400多元,现在则需要花近600元。“我这一次是拿六服药,每服能喝两天。今年因为中药涨价,每个月大概要多花300块钱。”孙女士说。中国中药协会6月的一份报告中提到,通过药通
科技日报--数字报 | 环球网_全球生活新门户 |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 中国经济网——国家经济门户 | 新浪财经_金融信息服务商 | 国际在线_读懂国际 点赞中国 |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由网友自由发布,本站不承担由于内容的合法性及真实性所引起的一切争议和法律责任。
版权所有:吉林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神彩保健中心
备案号:吉ICP备2025031240号-1